사용자:HappyMidnight/울요자


천관(天官)

일찍이 양혜왕(梁惠王)이 울요(尉繚)에게 묻기를, “제가 들으니, 황제(黃帝)의 《형덕(刑德)》에, 가히 백전백승할 수 있다 하는데, 이러한 일이 있을 수 있습니까?” 하였다. 울요가 말하기를, “그렇지 않습니다. 황제의 소위 형덕(刑德)[1]이라는 것은 형벌로써 그들(적)을 치고, 덕화(德化)로써 이(나라)를 지키는 것이지, 세간의 소위 형덕(刑德)[2]과는 다른 것입니다.” 라 하였다. 울요가 이르기를 “세인의 소위 형덕이라는 것은 천관(天官)·시일(時日)·음양(陰陽)·향배(向背)를 말합니다. 황제가 (말한) 것은 인사(人事)일 뿐입니다. (이는) 무엇을 말하는 것이겠습니까? 만약 여기에 어떤 성이 있는데, 그 동서를 따라 이를 쳐도 능히 취할 수 없고, 그 남북을 따라 이를 쳐도 능히 취할 수 없다면, 이 사방은 어찌 순리에 맞는 때에 이득을 취할 수 없는 것입니까? 이렇게 능히 취할 수 없는 것은 무엇 (때문)이겠습니까? 성이 높고 해자가 깊으며, 병졸의 전쟁 준비가 갖추어지고, 꾀를 내어 이를 지키기 (때문)인 것입니다.그러므로 이를 살펴보건대, 천관·시일은 인사만 못한 것입니다. ”라 하였다.

兵談

量土地肥墝[3]而立邑,建城稱地,以城稱人,以人稱粟。三相稱[4],則內可以固守,外可以戰勝。戰勝於外,備主於內,勝備相用,猶合符節,無異故也。

治兵者,若秘於地,若邃於天,生於無,故關之。大不窕,小不恢,明乎禁舍開塞,民流者親之。地不任者任之。夫土廣而任則國富,民眾而制則國治。富治者,民不發軔,甲不出暴,而威制天下。故曰:「兵勝於朝廷。」不暴甲而勝者,主勝也;陣而勝者,將勝也。

兵起,非可以忿也。見勝則興,不見勝則止。患在百里之內,不起一日之師;患在千里之內,不起一月之師;患在四海之內,不起一歲之師。

將者,上不制於天,下不制於地,中不制於人。寬不可激而怒,清不可事以財。夫心狂、目盲、耳聾,以三悖率人者,難矣。

兵之所及,羊腸亦勝,鋸齒亦勝,緣山亦勝,入谷亦勝,方亦勝,員亦勝。重者如山、如林、如江、如河,輕者如炮、如燔、如垣壓之,如雲覆之,令人聚不得以散,散不得以聚,左不得以右,右不得以左。兵如總木,弩如羊角,人人無不騰陵張膽,絕乎疑慮,堂堂決而去。

制談

凡兵,制必先定,制先定則士不亂,士不亂則形乃明。金鼓所指,則百人盡鬥。陷行亂陣,則千人盡鬥。覆軍殺將,則萬人齊刃。天下莫能當其戰矣。

古者,士有什伍,車有偏列,鼓鳴旂麾,先登者未嘗非多力國士也,先死者亦未嘗非多力國士也。

損敵一人,而損我百人,此資敵而傷甚焉,世將不能禁。征役分軍而逃歸,或臨戰自北,則逃傷甚焉,世將不能禁。殺人於百步之外者弓矢也,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,將已鼓而士卒相囂,拗矢折矛抱戟,利後發,戰,有此數者,內自敗也,世將不能禁。士失什伍,車失偏列,奇兵捐將而走,大眾亦走,世將不能禁。夫將能禁此四者,則高山陵之,深水絕之,堅陣犯之。不能禁此四者,猶亡舟楫,絕江河,不可得也。

民非樂死而惡生也,號令明,法制審,故能使之前。明賞於前,決罰於後,是以發能中틀:另[5],動則有功。

틀:另百人一卒,千人一司馬,萬人一將,以少誅眾,以弱誅強。試聽臣言,其術足使三軍之眾,誅一人無失刑,父不敢舍子,子不敢舍父,況國人乎?

一賊仗劍擊於市,萬人無不避之者,臣謂:「非一人之獨勇,萬人皆不肖也」。何則?「必死與必生,固不侔也[6]。」聽臣之術,足使三軍之眾為一死賊,莫當其前,莫隨其後,而能獨出獨入[7]焉。獨出獨入者,王伯之兵也。

有提九萬之眾,而天下莫能當者,誰?曰:「桓公也。」有提七萬之眾,而天下莫敢當者,誰?曰:「吳起也。」有提三萬之眾,而天下莫敢當者,誰?曰:「武子也。」今天下諸國士所率無不及二十萬眾者,然不能濟功名者,不明乎禁舍開塞也。明其制,一人勝之,則十人亦以勝之也。十人勝之,則百千萬人亦以勝之也。故曰:「便吾器用,養吾武勇,發之如鳥擊,如赴千仞之谿。」

今國被患者,以重幣出聘,以愛子出質,以地界出割,得天下助,卒名為十萬,其實不過數萬爾。其兵來者,無不謂將者曰:「無為人下,先戰。」其實不可得而戰也。

量吾境內之民,無伍莫能正矣。經制十萬之眾,而王必能使之衣吾衣,食吾食。戰不勝,守不固者,非吾民之罪,內自致也。天下諸國助我戰,猶良驥騄耳之駃,彼駑馬鬐興角逐,何能紹吾後哉?

吾用天下之用為用,吾制天下之制為制,修吾號令,明吾刑賞,使天下非農所得食,非戰無所得爵,使民揚臂爭出農、戰,而天下無敵矣。故曰:「發號出令,信行國內。」

民言有可以勝敵者,毋許其空言,必試其能戰也。

視人之地而有之,分人之民而畜之,必能內有其賢者也。不能內有其賢,而欲有天下,必覆軍殺將。如此,雖戰勝而國益弱,得地而國益貧,由國中之制弊矣。

戰威

夫將之所以戰者,民也;民之所以戰者,氣也。氣實則鬥,氣奪則走。

善用兵者,能奪人而不奪於人。奪者,心之機也。

古率民者,未有不能得其心,而能得其力者也;未有不能得其力,而能致其死者也。

故國必有禮、信、親、愛之義,而後民以飢易飽[8];國必有孝、慈、廉、恥之俗,而後民以死易生。故古率民者,必先禮信而後爵祿,先廉恥而後刑罰,先親愛而後律其身焉。

地所以養民也,城所以守地也,戰所以守城也。故務耕者,其民不飢;務守者,其地不危;務戰者,其城不圍。三者,先王之本務也,而兵最急矣。

王國富民,霸國富士,僅存之國富大夫,亡國富倉府,是謂上溢而下漏,故患無所救。故曰:舉賢用能,不時日而事利;明法審令,不卜筮而事吉;貴政養勞,不禱祠而得福。故曰: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事。聖人所貴,人事而已矣。

攻權

將帥者,心也;群下者,支節也[9]。其心動以誠,則支節必力;其心動以疑,則支節必背。夫將不心制,卒不節動;雖勝,幸勝也,非攻權也。

夫民無兩畏也,畏我侮敵,畏敵侮我。見侮者敗,立威者勝。凡將能其道者,吏畏其將也;吏畏其將者,民畏其吏也;民畏其吏者,敵畏其民也。是故,知勝敗之道者,必先知畏侮之權。

夫不愛悅其心者,不我用也;不嚴畏其心者,不我舉也。愛在下順,威在上立;愛故不二,威故不犯。故善將者,愛與威而已。

戰不必勝,不可以言戰;攻不必拔,不可以言攻。不然,雖刑賞不足信也。信在期前,事在未兆[10],故眾已聚不虛散,兵已出不徒歸;求敵若求亡子,擊敵若救溺人。

凡挾義而戰者,貴從我起;爭私結怨,貴以不得已。怨結難起,待之貴後。故爭必當待之,息必當備之。

權敵審將,而後舉兵。

守權

夫守者,不失險者也。守法:城一丈,十人守之,工食不與焉。出者不守,守者不出。一而當十,十而當百,百而當千,千而當萬。故為城郭者,非特費於民聚土壤也,誠為守也。

攻者不下十餘萬之眾,其有必救之軍者,則有必守之城;無必救之軍者,則無必守之城。若彼城堅而救誠,則愚夫蠢婦無不蔽城盡資血城者。期年之城,守餘於攻者,救餘於守者。若彼城堅而救不誠,則愚夫蠢婦無不守陴而泣下,此人之常情也。遂發其窖廩救撫,則亦不能止矣。

十二陵

威在于不变,惠在于因时,机在于应事,战在于治气,攻在于意表,守在于外饰,无过在于度数,无困在于豫备,慎在于畏小,智在于治大,除害在于敢断,得众在于下人。

悔在于任疑,孽在于屠戮,偏在于多私,不祥在于恶闻己过,不度在于竭民财,不明在于受间,不实在于轻发,固陋在于离贤,祸在于好利,害在于亲小人,亡在于无所守,危在于无号令。

武議

凡兵不攻無過之城,不殺無罪之人。夫殺人之父兄,利人之貨財,臣妾人之子女,此皆盜也。故兵者,所以誅暴亂、禁不義也。兵之所加者,農不離其田業,賈不離其肆宅[11],士大夫不離其官府,由其武議在於一人,故兵不血刃,而天下親焉。

萬乘農戰,千乘救守[12],百乘事養。農戰不外索權,救守不外索助,事養不外索資。夫出不足戰、入不足守者,治之以市。市者,所以給戰守也。萬乘無千乘之助,必有百乘之市。

凡誅賞者,所以明武也。殺一人而三軍震者,殺之;賞一人而萬人喜者,賞之。殺之貴大,賞之貴小。當殺而雖貴重,必殺之,是刑上究也;賞及牛童馬圉[13]者,是賞下流也。夫能刑上究、賞下流,此將之武也。故人主重將。

勝兵似水。夫水,至柔弱者也。然所觸,丘陵必為之崩;無異也,性專而觸誠也。今以莫邪之利[14],犀兕之堅[15],三軍之眾,有所奇正,則天下莫當其戰矣。

吳起與秦戰,舍不平隴畝[16],樸樕蓋之[17],以蔽霜露。如此何也?不自高人故也。乞人之死不索尊,竭人之力不責禮。故古者,甲冑之士不拜,示人無以煩也。夫煩人而欲乞其死、竭其力,自古至今,未嘗聞矣。將,受命之日,忘其家;張軍宿野,忘其親;援枹而鼓[18],忘其身。吳起臨戰,左右進劍。起曰:「將專主旗鼓爾。臨難決疑,揮兵指刃,此將事也。一劍之任,非將事也。」

吳起與秦戰,未合,一夫不勝其勇,前獲雙首而還。吳起立命斬之。軍吏諫曰:「此材士也,不可斬!」起曰:「材士則是矣,非吾令也。」斬之。

原官

貴爵富祿必稱,尊卑之體也。

顯貴的爵位與富厚的奉祿必須與他的功績相稱,這是建立尊卑關係的基礎。

明賞賚[19],嚴誅責,止姦之術也。

知彼弱者,強之體也。知彼動者,靜之決也。

治本

古者,土無肥墝,人無勤惰。古人何得,而今人何失耶?耕有不終畝,織有日斷機,而奈何寒飢!蓋古治之行,今治之止也。

民相輕佻,則欲心興,爭奪之患起矣。

蒼蒼之天,莫知其極;霸王之君,誰為法則?往世不可及,來世不可待,能明其世者,謂之天子[20]。所謂天子者,四焉:一曰神明[21],二曰垂光[22],三曰洪敘[23],四曰無敵。此天子之事也。

野物不為犧牲,雜學不為通儒。今說者曰:「百里之海,不能飲一夫;三尺之泉,足止三軍渴。」臣謂:「欲生於無度,邪生於無禁。」。

夫禁必以武而成,賞必以文而成。

戰權

兵法曰:「千人而成權,萬人而成武。權先加人者,敵不力交;武先加人者,敵無威接。」故兵貴先勝於此,則勝彼矣;弗勝於此,則弗勝彼矣。凡我往則彼來,彼來則我往,相為勝敗,此戰之理然也。

重刑令

使民內重刑,則外輕敵。故先王明制度於前,重威刑於後。刑重則內畏,內畏則外輕矣。

勒卒令

敵在山,緣而從之[24];敵在淵,沒而從之[25]。求敵如求亡子,從之無疑,故能敗敵而制其命。

夫蚤決[26]先定,若計不先定,慮不蚤決,則進退不定,疑生必敗。故正兵貴先,奇兵貴後,或先或後,制敵者也。世將不知法者,專命而行,先擊而勇,無不敗者也。其舉有疑而不疑,其往有信而不信,其致有遲疾而不遲疾。是三者,戰之累也。

將令

左、右、中軍,皆有分職,若踰分而上請者,死。軍無二令;二令者誅,留令者誅,失令者誅。

踵軍令

故欲戰先安內也。

兵教下

兵有五致:為將忘家,踰垠忘親,指敵忘身,必死則生,急勝為下。

武王問太公望曰:「吾欲少間[27]而極用人之要[28]」望對曰:「賞如山,罰如谿[29]。太上無過,其次補過。使人無得私語。諸罰而請不罰者,死;諸賞而請不賞者,死。」

凡興師,必審內外之權,以計其去。兵有備闕[30],糧食有餘不足,校[31]所出入之路,然後興師伐亂,必能入之。

地大而城小者,必先收其地;城大而地窄者,必先攻其城。地廣而人寡者,則絕其阨;地狹而人眾者,則築大堙[32]以臨之[33]

兵令上

兵者,凶器逆德;爭者,事之末也。王者所以伐暴亂,而定仁義也。戰國所以立威侵敵也,弱國所以不能廢也。

兵者,以武為棟[34],以文為植[35];以武為表,以文為裏;以武為外,以文為內。能審此三者,則知所以勝敗矣。武者,所以凌敵分死生也;文者,所以視利害、觀安危。武者,所以犯敵也;文者,所以守之也。

專一則勝,離散則敗。

卒畏將甚於敵者,戰勝;卒畏敵甚於將者,戰敗。未戰,所以知勝敗者,固稱將於敵也,敵之與將猶權衡焉。

善禦敵者,正兵先合,而後扼之,此必勝之術也。

兵令下

百萬之眾而不戰,不如萬人之尸;萬人而不死,不如百人之鬼。賞罰如日月、信比四時,令嚴如斧鉞[36]、利如干將[37],而士卒有不死用者,未嘗之聞也。

注释

  1. 여기서의 형덕은 형벌과 덕화를 아울러 이르는 말이다.
  2. 여기서의 형덕은 음과 양의 성질을 말한다. 형을 음, 덕을 양으로 본다.
  3. 肥墝:墝,貧瘠之地。如〈墨子.親士〉:「是故,谿陝者速涸,逝淺者速竭,墝埆者其地不育。(貧瘠的土地不能養育草木)」肥墝,肥沃、貧瘠。
  4. 三相稱:指地、城、人三者協調平衡。類似的概念又可見於:〈商君書.徠民〉:「地方百里者,山陵處什一,藪澤處什一,谿谷流水處什一,都邑蹊道處什一,惡田處什二,良田處什四,以此食作夫五萬,其山陵、藪澤、谿谷可以給其材,都邑蹊道足以處其民,先王制土分民之律也。今秦之地,方千里者五,而穀土不能處二,田數不滿百萬,其藪澤、谿谷、名山、大川之材物貨寶,又不盡為用,此人不稱土也。」
  5. 發能中節:節,本意指竹節,引伸有關節、節拍、節奏、枝幹連結處之意。古時候以金鼓指揮士卒前進、停止、後退等動作,因此中節意指符合節奏,符合金鼓的節奏即為遵從命令行事,因此中節猶如說達到要求。發能中節,猶如說一發動就達到要求。
  6. 侔:等、均、齊。相侔,相等之意。
  7. 獨出獨入:猶如說獨來獨往,引伸有不受制於人的意思。
  8. 以飢易飽:易,替代。全句意指以飢餓替代溫飽,猶如說即使飢餓也不在乎!
  9. 支節也:四肢關節啊。
  10. 未兆:兆,徵兆。未兆,還沒有徵兆出現。
  11. 肆宅:肆,市場。宅,住所。肆宅,市場與住所。
  12. 救守:與攻伐為相對的概念,是古代對於戰爭問題的兩大主張之一,另一主張為「偃兵與用兵」。救守,一般指城守之術,既用來自救,也用來援救、幫助其他遭人侵略的國家。
  13. 牛童馬圉:牛童,牧牛的孩童。馬圉,養馬的人。牛童馬圉,比喻職位、身份低賤的人。
  14. 莫邪之利:莫邪,寶劍名;與名劍干將為一對,干將為雄劍,莫邪為雌劍。利,鋒利。莫邪之利,意指寶劍莫邪般的鋒利。
  15. 犀兕之堅:犀,犀牛。兕,獨角獸,狀似犀牛。犀兕,用犀牛皮做成的盔甲,質地堅硬。犀兕之堅,意指犀牛盔甲般的堅硬。
  16. 不平隴畝:隴,田埂(埂,小土堤。)。畝,田中高起之處。平,剷平。不平隴畝,不剷平田埂。
  17. 樸樕蓋之:樸,落葉喬木,葉片呈橢圓形,榆科,產於大陸南部。樸樕,叢生小木。蓋,遮蓋,在此引伸為屋蓋。樸樕蓋之,以用小樹枝當成屋蓋,比喻極簡陋。
  18. 援枹而鼓:援,拿著、執持。枹,鼓槌。鼓,古時用以發出前進信號的樂器。援枹而鼓,拿起鼓槌敲鼓。
  19. 明賞賚:賚,賜予。明,光明,引伸有正當、公正的意思。明賞賚,賞賜公正。
  20. 此句武經七書版文本作:「蒼蒼之天,莫知其極;帝王之君,誰為法則?往世不可及,來世不可待,求己者也。」然而〈銀雀山漢墓竹簡六韜.十三〉:「大(太)公望曰:「蒼蒼上天,莫知極。柏(霸)王之君,孰為法則?往者不可及,來者不可侍(待)。能明其世者,胃(謂)之天子。夫湯之伐桀也,非其戰□脩(修)也……」」且〈呂氏春秋.聽言〉:「《周書》曰:「往者不可及,來者不可待,能明其世,謂之天子。」故當今之世,有能分善不善者,其王不難矣。善不善本於利,本於愛,愛利之為道,大矣!」故可知今本誤矣!而〈逸周書.文傳解〉則載有:「兵強勝人,人強勝天。能制其有者則能制人之有,不能制其有者則人制之。令行禁止,王始也。出一曰神明,出二曰分光,出三曰無適異,出四曰無適與。無適與者亡。」與本文格式相近。由此,又可見《周書》與太公之關係也。
  21. 神明:神聖英明。
  22. 垂光:垂,垂下、垂示。光,〈淮南子.俶真〉註:「光,也。」及〈詩經.韓奕〉鄭玄箋:「光,猶榮也。」垂光,猶如說垂示恩澤。
  23. 洪敘:洪,大水,引伸有大的意思。敘,排定順序、秩序。
  24. 緣而從之:緣,沿著。從,追蹤。緣而從之,沿著山路追蹤他。
  25. 沒而從之:沒,沈沒。沒而從之,沈進水裡追蹤他。此句與緣而從之都是比喻對敵人應該窮追不捨,使其沒有喘息的機會。
  26. 蚤決:蚤,通早字。決,決斷、決定。蚤決,早點決斷。
  27. 少間:用極少的時間。
  28. 極用人之要:極,盡、窮、究,引伸有窮究、洞悉之意。全句意指,洞悉用人的
  29. 罰如谿:谿,深谷。罰如谿,刑罰如谷一樣深,比喻刑罰應極為嚴厲。
  30. 備闕:備,防備;又有周備之意,所以可與缺對言。闕,通缺字。備闕,防備周全與缺少防備。
  31. 校:比較,勘查。
  32. 大堙:大土山。將土堆堆至與城牆一般高度,以作為輔助攻城之用。
  33. 以臨之:臨,登臨。以臨之,用來登臨城牆,引伸有有於利我方攻城的意思。
  34. 以武為棟:武,武力,如〈呂氏春秋.不廣〉:「用武則以力勝,用文則以德勝。文武盡勝,何敵之不服?」;泛指一切激烈、嚴格的行為與手段,如威嚴。棟,棟梁,引伸為支柱之意。全句意指,以武力為支柱。
  35. 以文為植:文,文德;泛指一切和緩、寬容的行為與手段,如仁愛。植,栽種、豎立,引伸有根本、根基之意。全句意指,以文德為根基。
  36. 嚴如斧鉞:斧鉞,古時將帥出征之時,君主會於祖廟中舉行授權儀式,君主將斧鉞授予將帥,象徵將權柄、權力交到將帥手中,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儀式。引伸之,斧鉞便有了非常嚴肅的特質。嚴如斧鉞,意指如授予斧鉞儀式般的嚴肅,或用引伸意,如斧鉞般的嚴肅。
  37. 利如干將:利,鋒利。干將,寶劍名;與寶劍莫邪為一對,干將為雄劍,莫邪為雌劍。利如干將,鋒利如寶劍干將一般。引伸指命令的執行過程順暢無礙有如揮舞利劍砍斬般不可阻擋!

틀:Footer 틀:先秦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