주자어류/권108 주자5 朱子五

朱子語類卷第一百八

  •   朱子五
  • ∞∞∞∞論治道
  •  108:1 治道別無說, 若使人主恭儉好善, “有言逆於心, 必求諸道; 有言孫於志, 必求諸非道”; 這如何會不治? 這別無說, 從古來都有見成樣子, 眞是如此. 賀孫(62이후).
  •  108:2 天下事有大根本, 有小根本. 正君心是大本. 其餘萬事各有一根本, 如理財以養民爲本, 治兵以擇將爲本.
  •  108:3 天下事自有箇大根本處, 每事又各自有箇緊要處. 端蒙(50이후).
  •  108:4 天下事當從本理會, 不可從事上理會. 方(41때).
  •  108:5 論世事, 曰: “須是心度大, 方包裹得過, 運動得行.” 振(미상).
  •  108:6 爲學, 是自博而反諸約; 爲治, 是自約而致其博. 自修(65때).
  •  108:7 因論世俗不冠帶, 云: “今爲天下, 有一日不可緩者, 有漸正之者. 一日不可緩者, 興起之事也; 漸正之者, 維持之事也.” 方(41때).
  •  108:8 古者修身與取才, 卹民與養兵, 皆是一事, 今遂分爲四. 升卿(62때).
  •  108:9 自古有“道術爲天下裂”之說, 今親見其弊矣. 自修(65때).
  •  108:10 天下事, 須是人主曉得通透了, 自要去做, 方得. 如一事八分是人主要做, 只有一二分是爲宰相了做, 亦做不得. 廣(65이후).
  •  108:11 問: “或言今日之告君者, 皆能言‘修德’二字. 不知敎人君從何處修起? 必有其要.” 曰: “安得如此說? 只看合下心不是私, 卽轉爲天下之大公. 將一切私底意盡屛去, 所用之人非賢, 卽別搜求正人用之.” 問: “以一人耳目, 安能盡知天下之賢?” 曰: “只消用一箇好人作相, 自然推排出來. 有一好臺諫, 知他不好人, 自然住不得.” 德明(44이후).
  •  108:12 “井田之法要行, 須是封建, 令逐國各自去理會. 如王畿之內, 亦各有都鄙·家鄙. 漢人嘗言, 郡邑在諸國之外, 而遠役於中都, 非便.” 問: “漢以王國雜見於郡縣間, 如何?” 曰: “漢本無法度.” 德明(44이후).
  •  108:13 封建實是不可行. 若論三代之世, 則封建好處, 便是君民之情相親, 可以久安而無患; 不似後世郡縣, 一二年輒易, 雖有賢者, 善政亦做不成. 淳(61·70때).
  •  108:14 因言: “封建只是歷代循襲, 勢不容已, 柳子厚亦說得是. 賈生謂‘樹國必相疑之勢’, 甚然. 封建後來自然有尾大不掉之勢. 成周盛時, 能得幾時? 到春秋列國强盛, 周之勢亦浸微矣. 後來到戰國, 東西周分治, 赧王但寄於西周公耳. 雖是聖人法, 豈有無弊者?” 大率先生之意, 以爲封建井田皆易得致弊. 廣(65이후).
  •  108:15 問: “後世封建郡縣, 何者爲得?” 曰: “論治亂畢竟不在此. 以道理觀之, 封建之意, 是聖人不以天下爲己私, 分與親賢共理, 但其制則不過大, 此所以爲得. 賈誼於漢言‘衆建諸侯而少其力’. 其後主父偃竊其說, 用之於武帝.” 端蒙(50이후).
  •  108:16 諸生論郡縣封建之弊. 曰: “大抵立法必有弊, 未有無弊之法, 其要只在得人. 若是箇人, 則法雖不善, 亦占分數多了; 若非其人, 則有善法, 亦何益於事? 且如說郡縣不如封建, 若封建非其人, 且是世世相繼, 不能得他去; 如郡縣非其人, 卻只三兩年任滿便去, 忽然換得好底來, 亦無定. 范太史唐鑑議論大率皆歸於得人. 某初嫌他恁地說, 後來思之, 只得如此說.” 又云: “革弊須從原頭理會.” 燾(70때).
  •  108:17 “柳子厚封建論則全以封建爲非; 胡明仲輩破其說, 則專以封建爲是. 要之, 天下制度, 無全利而無害底道理, 但看利害分數如何. 封建則根本較固, 國家可恃; 郡縣則截然易制, 然來來去去, 無長久之意, 不可恃以爲固也. 如役法亦然. 荊公只見差役之害, 而免役之利.” 先生云: “差役時皆土著家戶人, 州縣亦較可靠; 免役則皆浮浪之人. 靖康間州縣亦有守令要守, 而吏民皆散去, 無復可恃. 然其弊亦不勝其多.” 揚(54-6때).
  •  108:18 先生言論間猶有不滿於五峰論封建井田數事. 嘗疏其說以質疑. 先生云: “封建井田, 乃聖王之制, 公天下之法, 豈敢以爲不然? 但在今日恐難下手. 設使强做得成, 亦恐意外別生弊病, 反不如前, 則難收拾耳. 此等事, 未須深論. 他日讀書多, 歷事久, 當自見之也.” 枅(미상).
  •  108:19 因論封建, 曰: “此亦難行. 使膏粱之子弟不學而居士民上, 其爲害豈有涯哉? 且以漢諸王觀之, 其荒縱淫虐如此, 豈可以治民? 故主父偃勸武帝分王子弟, 而使吏治其國, 故禍不及民. 所以後來諸王也都善弱, 蓋漸染使然. 積而至於魏之諸王, 遂使人監守, 雖飮食亦皆禁制, 更存活不得. 及至晉懲其弊, 諸王各使之典大藩, 摠强兵, 相屠相戮, 馴致大亂.” 僩云: “監防太密, 則有魏之傷恩; 若寬去繩勒, 又有晉之禍亂. 恐皆是無古人敎養之法, 故爾.” 曰: “那箇雖敎, 無人柰得他何.” 或言: “今之守令亦善.” <卓錄起此, 作郭兄問.> 曰: “卻無前代尾大不掉之患. 只是州縣之權太輕, <卓錄作“無權”.> 卒有變故, 更支撑不住.” 僩因擧祖宗官制沿革中, 說祖宗時州郡禁兵之額極多, 又有諸般名色錢可以贍養. 及王介甫作相, 凡州郡兵財, 皆括歸朝廷, 而州縣益虛. 所以後來之變, 天下瓦解, 由州郡無兵無財故也. 曰: “只祖宗時, 州郡已自輕了. 如仁宗朝京西群盜橫行, 破州屠縣, 無如之何. 淮南盜王倫破高郵, 郡守晁仲約以郡無兵財, 遂開門犒之<卓錄作: “斂金帛賂之.”> 使去. 富鄭公聞之大怒, 欲誅守臣, 曰: ‘豈有任千里之寄, 不能拒賊, 而反賂之?’ 范文正公爭之曰: ‘州郡無兵無財, 俾之將何捍拒? 今守臣能權宜應變, 以全一城之生靈, 亦可矣; 豈可反以爲罪耶?’ 然則彼時州郡已如此虛弱了, 如何盡責得介甫?” 僩(69이후). <卓錄今附于下:> “介甫只是刮刷太甚, 凡州郡禁兵闕額, 盡令勿補塡. 且如一州有千人禁軍額, 闕五百人, 則本郡不得招塡, 每歲樁留五百名之衣糧, 幷二季衣賜之物, 令轉運使掌之, 而盡歸於朝廷, 如此煞得錢不可勝計.” <陳丈云: “記得先生說, 敎提刑掌之, 歸朝廷, 名曰‘封樁闕額禁軍錢’.”> 又云: “也怪不得州郡, 欲添兵, 誠無糧食給之, 其勢多招不得. 某守南康, 舊有千人禁軍額, 某到時纔有二百人而已, 然歲已自闕供給. 本軍每年有租米四萬六千石, 以三萬九千來上供, 所餘者止七千石, 僅能贍得三月之糧. 三月之外, 便用別擘畫措置, 如斛面·加糧之屬. 又盡, 則預於民間借支. 方借之時, 早穀方熟, 不得已出榜, 令民先將早米來納, 亦謂之租米. 俟冬, 則折除其租米, 亦當大米之數, 如此猶贍不給. 壽皇數數有指揮下來, 必欲招滿千人之額. 某申去云: ‘不難於招, 只是無討糧食處.’ 又行下云: ‘便不及千人, 亦須招塡五百人.’ 雖聖旨如此, 然終無得錢糧處, 只得如此挨過日子而已? 想得自初千人之額, 自來不曾及數. 蓋州郡只有許多米, 他無來處, 何以贍給之? 然上供外所餘七千石, 州郡亦不得用. 轉運使每歲行文字下來約束, 只敎樁留在本州, 不得侵支顆粒. 那裏有? 年年侵使了, <每監司使公吏下來檢視, 州郡又厚賂遺之, 使去.> 全無顆粒, 怪不得. 若更不得支此米, 何從得贍軍? 然亦只贍得兩三月, 何況都無? 非天雨鬼輸, 何從得來? 某在彼時, 顔魯子王齊賢屢行文字下來, 令不得動. 某報去云: ‘累政卽無顆粒見在. 雖上司約束分明, 柰歲用支使何? 今求上司, 不若爲之豁除其數. 若守此虛名而無實, 徒爲胥吏輩賂賄之地. 又況州郡每歲靠此米支遣, 決不能如約束, 何似罷之?’ 更不聽, 督責愈急. 顔魯子又推王齊賢, 王齊賢又推顔魯子. 及王齊賢去, 顔依舊行下約束, 卻被某不能管得, 只認支使了. 若以爲罪, 則前後之爲守者皆一樣, 又何從根究? 其勢不柰何, 只得如此處.” 卓(미상).
  •  108:20 居今之世, 若欲盡除今法, 行古之政, 則未見其利, 而徒有煩擾之弊. 又事體重大, 阻格處多, 決然難行. 要之, 因祖宗之法而精擇其人, 亦足以治, 只是要擇人. 范淳夫唐鑑, 其論亦如此, 以爲因今郡縣, 足以爲治. 某少時常鄙之, 以爲苟簡因循之論. 以今觀之, 信然. 僩(69이후). <德明錄云: “問: ‘今日之治, 當以何爲先?’ 曰: ‘只是要得人.’”>
  •  108:21 問: “先生所謂‘古禮繁文, 不可考究, 欲取今見行禮儀增損用之, 庶其合於人情, 方爲有益’. 如何?” 曰: “固是.” 曰: “若是, 則禮中所載冠·婚·喪·祭等儀, 有可行者否?” 曰: “如冠·昏禮, 豈不可行? 但喪·祭有煩雜耳.” 問: “若是, 則非理明, 義精者, 不足以與此.” 曰: “固是.” 曰: “井田封建如何?” 曰: “亦有可行者. 如有功之臣, 封之一鄕, 如漢之鄕亭侯. 田稅亦須要均, 則經界不可以不行, 大綱在先正溝洫. 又如孝弟忠信, 人倫日用間事, 播爲樂章, 使人歌之, 倣周禮讀法, 遍示鄕村裏落, 亦可代今粉壁所書條禁.” 人傑(51이후).
  •  108:22 問: “歐公本論謂今冠·昏·喪·祭之禮, 只行於朝廷, 宜令禮官講明頒行於郡縣. 此說如何?” 曰: “向來亦曾頒行, 後來起告訐之訟, 遂罷. 然亦難得人敎他.” 問: “三代規模未能遽復, 且講究一箇粗法管領天下, 如社倉擧子之類.” 先生曰: “譬如補鍋, 謂之小補可也. 若要做, 須是一切重鑄. 今上自朝廷, 下至百司·庶府, 外而州縣, 其法無一不弊, 學校科擧尤甚.” 又云: “今之禮, 尙有見於威儀辭遜之際; 若樂, 則全是失了?” 問: “朝廷合頒降禮樂之制, 令人講習.” 曰: “以前日浙東之事觀之, 州縣直是視民如禽獸, 豐年猶多饑死者? 雖百后蘷, 亦呼召他和氣不來?” 德明(44이후).
  •  108:23 制度易講, 如何有人行? 振(미상).
  •  108:24 立一箇簡易之法, 與民由之, 甚好. 夏商井田法所以難廢者, 固是有聖賢之君繼作, 亦是法簡, 不似周法繁碎. 然周公是其時不得不恁地, 惟繁故易廢. 使孔子繼周, 必能通變使簡易, 不至如是繁碎. 今法極繁, 人不能變通, 只管築塞在這裏. 道夫(60이후).
  •  108:25 吳伯英與黃直卿議溝洫. 先生徐曰: “今則且理會當世事尙未盡, 如刑罰, 則殺人者不死, 有罪者不刑; 稅賦, 則有産者無稅, 有稅者無産, 何暇議古?” 蓋卿(65때).
  •  108:26 欲整頓一時之弊, 譬如常洗澣, 不濟事. 須是善洗者, 一一拆洗, 乃不枉了, 庶幾有益. 過(65이후).
  •  108:27 聖人固視天下無不可爲之時, 然勢不到他做, 亦做不得. 燾(70때).
  •  108:28 因說理會天下彌文, 曰: “伊川云: ‘只患不得爲, 不患不能爲. 如有稱在此, 物來卽輕重皆了, 何必先要一一等過天下之物?’” 方(41때).
  •  108:29 審微於未形, 御變於將來, 非知道者孰能? 燾(70때).
  •  108:30 會做事底人, 必先度事勢, 有必可做之理, 方去做. 燾(70때).
  •  108:31 不能則謹守常法. 燾(70때).
  •  108:32 天生一世人才, 自足一世之用. 自古及今, 只是這一般人. 但是有聖賢之君在上, 氣焰大, 薰蒸陶冶得別, 這箇自爭八九分. 只如時節雖不好, 但上面意思略轉, 下面便轉. 況乎聖賢是甚力量? 少間無狀底人自銷鑠改變, 不敢做出來; 以其平日爲己之心爲公家辦事, 自然修擧, 蓋小人多是有才底. 儒用(70때). <或錄云: “問: ‘天地生一世人, 自足了一世用, 但患人不能盡用天地之才, 此其不能大治. 若以今世論之, 則人才之可數者, 亦可見矣, 果然足以致大治乎?’ 曰: ‘不然. 人只是這箇人, 若有聖賢出來, 只它氣焰自薰蒸陶冶了無限人才, 這箇自爭八九分. 少間無狀者惡者自消爍, 不敢使出, 各求奮勵所長, 而化爲好人矣. 而今朝廷意思略轉, 則天下之人便皆變動, 況有大聖賢者出, 甚麽樣氣魄? 那箇盡薰蒸了, 小人自是不敢放出無狀; 以其自私自利辦事之心而爲上之用, 皆是有用之人矣.’”>
  •  108:33 荀悅曰: “敎化之行, 挽中人而進於君子之域; 敎化之廢, 推中人而墮於小人之塗.” 若是擧世恁地各擧其職, 有不能者, 亦須勉强去做, 不然, 也怕公議. 旣無公議, 更擧無忌憚了? 蘷孫(68이후).
  •  108:34 天下人, 不成盡廢之, 使不得從政. 只當講學, 庶得人漸有好者, 庶有可以爲天下之理. 方(41때).
  •  108:35 今日人材須是得箇有見識, 又有度量人, 便容受得今日人材, 將來截長補短使. 升卿(62때).
  •  108:36 後世只是無箇人樣? 德明(44이후).
  •  108:37 汎言人才, 曰: “今人只是兩種: 謹密者多退避, 俊快者多粗疏.” 道夫(60이후).
  •  108:38 世間有才底人, 若能損那有餘, 勉其不足時節, 卻做得事; 卻出來擔當得事, 與那小廉曲謹底不同.
  •  108:39 貪汙者必以廉介者爲不是, 趨競者必以恬退者爲不是. 由此類推之, 常人莫不皆然. 人傑(51이후).
  •  108:40 今人材擧業浸纖弱尖巧, 恐是風氣漸薄使然, 好人或出於荒山中. 方(41때).
  •  108:41 賀孫問先生出處, 因云: “氣數衰削. 區區愚見, 以爲稍稍爲善正直之人, 多就摧折困頓, 似皆佞諛得志之時.” 曰: “亦不可一向如此說, 只是無人. 一人出來, 須得許多人大家合力做. 若是做不得, 方可歸之天, 方可喚做氣數. 今若有兩三人要做, 其他都不管他, 直敎那兩三人摧折了便休.” 賀孫(62이후).
  •  108:42 有言: “世界無人管, 久將脫去. 凡事未到手, 則姑晦之; 俟到手, 然後爲.” 有詰之者曰: “若不幸未及爲而死, 吾志不白, 則如之何?” 曰: “此亦不柰何, 吾輩蓋是折本做也.” 先生曰: “如此, 則是一部孟子無一句可用也? 嘗愛孟子答淳于髡之言曰: ‘嫂溺援之以手, 天下溺援之以道. 子欲手援天下乎?’ 吾人所以救世者, 以其有道也. 旣自放倒矣, 天下豈一手可援哉? 觀其說, 緣飾得來不好. 安得似陸子靜堂堂自在, 說成一箇物事乎?” 方子(59이후).
  •  108:43 直卿云: “嘗與先生言, 如今有一等才能了事底人, 若不識義理, 終是難保. 先生不以爲然. 以爲若如此說, 卻只是自家這下人使得; 不是自家這下人, 都不是人才?” 賀孫(62이후).
  •  108:44 “荀彧歎無智謀之士, 看今來把誰做智謀之士?” 伯謨云: “今時所推, 只永嘉人; 江西人又粗, 福建又無甚人.” 先生不應, 因云: “南軒見義必爲, 他便是沒安排周遮, 要做便做. 人說道他勇, 便是勇, 這便是不可及?” 歎息數聲. 賀孫(62이후).
  •  108:45 浙中人大率以不生事撫循爲知體. 先生謂: “便是‘枉尺直尋’. 如此風俗議論至十年, 國家事都無人作矣? 常人以便文, 小人以容奸, 如此風大害事.” 揚(54-6때).
  •  108:46 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去爲事, 挨得過時且過. 上下相咻以勿生事, 不要十分分明理會事, 且恁鶻突. 才理會得分明, 便做官不得. 有人少負能聲, 及少經挫抑, 卻悔其太惺惺了了; 一切刓方爲圓, 且恁隨俗苟且, 自道是年高見識長進. 當官者, 大小上下, 以不見吏民, 不治事爲得策, 曲直在前, 只不理會, 庶幾民自不來, 以此爲止訟之道. 民有冤抑, 無處伸訴, 只得忍遏. 便有訟者, 半年周歲不見消息, 不得了決, 民亦只得休和, 居官者遂以爲無訟之可聽. 風俗如此, 可畏? 可畏? 僩(69이후).
  •  108:47 今日人才之壞, 皆由於詆排道學. 治道必本於正心·修身, 實見得恁地, 然後從這裏做出. 如今士大夫, 但說據我逐時恁地做, 也做得事業; 說道學, 說正心·修身, 都是閑說話, 我自不消得用此. 若是一人叉手並脚, 便道是矯激, 便道是邀名, 便道是做崖岸. 須是如市井底人拖泥帶水, 方始是通儒實才? 賀孫(62이후).
  •  108:48 器遠問: “文中子: ‘安我者, 所以寧天下也; 存我者, 所以厚蒼生也.’ 看聖人恁地維持紀綱, 卻與有是非無利害之說有不相似者.” 曰: “只爲人把利害之心去看聖人. 若聖人爲治, 終不成埽蕩紀綱, 使天下自恁地頹壞廢弛, 方喚做公天下之心? 聖人只見得道理合恁地做. 今有天下在這裏, 須著去保守, 須著有許多維持紀綱, 這是決定著如此, 不如此便不得, 這只是箇睹是.” 又問: “若如此說, 則陳丈就事物上理會, 也是合如此.” 曰: “雖是合如此, 只是無自家身己做本領, 便不得.” 又問: “事求可, 功求成, 亦是當如此?” 曰: “只要去求可求成, 便不是. 聖人做事, 那曾不要可, 不要成? 只是先從這裏理會去, 卻不曾恁地計較成敗利害. 如公所說, 只是要去理會許多汩董了, 方牽入這心來, 卻不曾有從這裏流出在事物上底意思.” 賀孫(62이후).
  •  108:49 蔡季通因浙中主張史記, 常說道邵康節所推世數, 自古以降, 去後是不解會甚好, 只得就後世做規模. 以某看來則不然. 孔子修六經, 要爲萬世標準. 若就那時商量, 別作箇道理, 孔子也不解修六經得. 如司馬遷亦是箇英雄, 文字中間自有好處. 只是他說經世事業, 只是第二三著, 如何守他議論? 如某退居老死無用之物, 如諸公都出仕官, 這國家許多命脈, 固自有所屬, 不直截以聖人爲標準, 卻要理會第二三著, 這事煞利害, 千萬細思之? 賀孫(62이후).
  •  108:50 凡事求可, 功求成, 取必於智謀之末, 而不循天理之正者, 非聖賢之道. 燾(70때).
  •  108:51 古人立法, 只是大綱, 下之人得自爲. 後世法皆詳密, 下之人只是守法. 法之所在, 上之人亦進退下之人不得. 揚(54-6때).
  •  108:52 今世有二弊: 法弊, 時弊. 法弊但一切更改之, 卻甚易; 時弊則皆在人, 人皆以私心爲之, 如何變得? 嘉祐間法可謂弊矣, 王荊公未幾盡變之, 又別起得許多弊, 以人難變故也. 揚(54-6때).
  •  108:53 揚因論科擧法雖不可以得人, 然尙公. 曰: “銓法亦公. 然法至於盡公, 不在人, 便不是好法. 要可私而公, 方始好.” 揚(54-6때).
  •  108:54 今日之法, 君子欲爲其事, 以拘於法而不得騁; 小人卻徇其私, 敢越於法而不之顧. 人傑(51이후).
  •  108:55 今人只認前日所行之事而行之, 便謂之循典故, 也須揀箇是底始得. 學蒙(65이후).
  •  108:56 被幾箇秀才在這裏翻弄那吏文, 翻得來難看. 吏文只合直說, 某事是如何, 條貫是如何, 使人一看便見, 方是. 今只管弄閑言語, 說到緊要處, 又只恁地帶過去. 至(64·65때).
  •  108:57 今日天下, 且得箇姚崇李德裕來措置, 看如何. 浩(57때).
  •  108:58 今日之事, 若向上尋求, 須用孟子方法; 其次則孔明之治蜀, 曹操之屯田許下也. 德明(44이후).
  •  108:59 因論郡縣政治之乖, 曰: “民雖衆, 畢竟只是一箇心, 甚易感也.” 揚(54-6때).
  •  108:60 吳英茂實云: “政治當明其號令, 不必嚴刑以爲威.” 曰: “號令旣明, 刑罰亦不可弛. 苟不用刑罰, 則號令徒掛牆壁爾. 與其不遵以梗吾治, 曷若懲其一以戒百? 與其覈實檢察於其終, 曷若嚴其始而使之無犯? 做大事, 豈可以小不忍爲心?” 言經界. 道夫(60이후).
  •  108:61 因論經界, 曰: “只著一‘私’字, 便生無限枝節.” 或問: “程子‘與五十里采地’之說如何?” 曰: “人之心無窮, 只恐與五十里, 他又要一百里; 與一百里, 他又要二百里.” 淳(61·70때).
  •  108:62 吾輩今經歷如此, 異時若有尺寸之柄, 而不能爲斯民除害去惡, 豈不誠可罪耶? 某嘗謂, 今之世姑息不得, 直須共他理會, 庶幾善弱可得存立. 道夫(60이후).
  •  108:63 或問: “爲政者當以寬爲本, 而以嚴濟之?” 曰: “某謂當以嚴爲本, 而以寬濟之. 曲禮謂‘涖官行法, 非禮, 威嚴不行’. 須是令行禁止. 若曰令不行, 禁不止, 而以是爲寬, 則非也.” 人傑(51이후).
  •  108:64 古人爲政, 一本於寬, 今必須反之以嚴. 蓋必如是矯之, 而後有以得其當. 今人爲寬, 至於事無統紀, 緩急予奪之權皆不在我; 下梢卻是奸豪得志, 平民旣不蒙其惠, 又反受其殃矣? 若海(道夫-60이후-아들).
  •  108:65 今人說寬政, 多是事事不管, 某謂壞了這“寬”字. 人傑(51이후).
  •  108:66 平易近民, 爲政之本. 僩(69이후).
  •  108:67 爲政如無大利害, 不必議更張. 則所更一事未成, 必鬨然成紛擾, 卒未已也. 至於大家, 且假借之. 故子産引鄭書曰: ‘安定國家, 必大焉先.’” 人傑(51이후).
  •  108:68 問: “爲政更張之初, 莫亦須稍嚴以整齊之否?” 曰: “此事難斷定說, 在人如何處置. 然亦何消要過於嚴? 今所難者, 是難得曉事底人. 若曉事底人, 歷練多, 事纔至面前, 他都曉得依那事分寸而施以應之, 人自然畏服. 今人往往過嚴者, 多半是自家不曉, 又慮人欺己, 又怕人慢己, 遂將大拍頭去拍他, 要他畏服. 若自見得, 何消過嚴? 便是這事難.” 又曰: “難? 難?” 僩(69이후).
  •  108:69 因言措置天下事直是難? 救得這一弊, 少間就這救之之心又生那一弊. 如人病寒, 下熱藥, 少間又變成燥熱; 及至病熱, 下寒藥, 少間又變得寒. 到得這家計壞了, 更支捂不住. 僩(69이후).
  •  108:70 問: “州縣間寬嚴事, 旣已聞命矣. 若經世一事, 向使先生見用, 其將何先?” 曰: “亦只是隨時. 如壽皇之初是一樣, 中間又是一樣, 只合隨時理會.” 問: “今日之治, 奉行祖宗成憲. 然是太祖皇帝以來至今, 其法亦有弊而常更者.” 曰: “亦只是就其中整理, 如何便超出做得? 如薦擧, 如科場, 如銓試, 就其中從長整理.” 問: “向說諸州廂禁軍與屯戍大軍更互敎閱, 如何?” 曰: “亦只是就其法整理.” 旣而歎曰: “法度尙可移, 如何得人心變易, 各人將他心去行法? 且如薦擧一事, 雖多方措置隄防, 然其心只是要去私他親舊, 應副權勢, 如何得心變?” 說了, 德明起稟云: “數日聽尊誨, 敬當銘佩, 請出整衣拜辭.” 遂出, 再入, 拜於床下. 三哥扶掖. 先生俯身顰眉, 動色言曰: “後會未期. 朋友間多中道而畫者, 老兄卻能拳拳於切己之學, 更勉力擴充, 以慰衰老之望?” 德明復致詞拜謝而出, 不勝悵然? 前一日, 先生云: “朋友赴官來相別, 某病如此, 時事又如此, 後此相見, 不知又如何.” 道中追念斯言, 不覺涕下? 伯魯進求一言之誨. 先生云: “歸去且與廖丈商量. 昨日說得已詳, 大抵只是如此.” 稱“丈”者, 爲丈夫. 伯魯言. 德明(44이후).
  •  108:71 問治亂之機. 曰: “今看前古治亂, 那裏是一時做得? 少是四五十年, 多是一二百年醞釀, 方得如此.” 遂俛首太息. 賀孫(62이후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