담헌서/담헌서서

湛軒書序

편집

湛軒書者。洪先生大容字德保之所著也。舊分册十五。今稍幷其編爲七册。篇名及類次之第。具如目錄。夫學術之於人群大矣。善敗由之。或愼守其本。以正德利厚。或反焉。致百度失貞。久且深。中於人心。習以若性而不可如何。以是二者而鏡之於吾近古之世。其所由者可知已。故當其時。論議以相伐者則有人矣。勢利以相殘者則有人矣。與接爲構。若水火氷炭之不相入。而至其表臬春秋。眛本剽人己之大分。則無彼此焉。何也。以其中於心者同也。至弊之極而一二明智之士感焉。治佐民之學。以遏頹風。譬若東方微曙。高下通塞稍分。然以其猶承於積晦之後。明爲所攝。分焉而未盡。故雖通人輩出。經世之緖。幾得復振。而卒未有直就春秋而正本剽人己之分者。豈其明不足於體哉。夷之初朝而照有所未周也。今先生之書。其最要者。有曰籌解需用。有曰林下經綸。或精幾何算數。或劬心政法。皆佐民之學。而又有曰毉山問答。則專以覈本剽而析人己。在當時所僅見者。嗚呼。豈非豪傑之士哉。先生知世之靡靡而至於此。其源在於學術。遺根棄柢。不知人己之爲誰孰。而虛起僞僞導虛。於是焉實心實政。不可望矣。乃擬爲東海虛子與毉山之實翁相問答。而首論虛實。謂道術之惑亂天下。且敷申其意。以爲孔子之喪。諸子亂之。朱門之末。諸儒汩之。崇其業而忘其眞。習其言而失其意。正學之扶。實由矜心。邪說之斥。實由勝心。救世之仁。實由權心。保身之哲。實由利心。天下滔滔。日趨於虛。毉山問答語。 然於春秋之說。則自念人之中於心也久。非言語所能祛解。故不遽發焉。而故引天文新學。論地員地轉。至諸星界輕重鈍疾之別。相距之遠近與其對於地者。明日月之蝕。非治亂之所係。星辰分野之說。尤無據可笑。因及風雲雨雪霜雹雷霆虹暈之所以然。海之鹹。地之有震。皆有由五行之數。原非定論。術家祖之河洛。以傅會易象。以穿鑿生克飛伏。支離繚繞。卒無其驗。而一一擧現前目證之實。若別白黑。使膠舊者知所自失。然後始乃奏之以摩厲。以入人心癥結之間。而末質言春秋內外之故曰。孔子周人也。春秋者周書也。宜其自內而外人。若使孔子而九夷。則其尊攘之義。自當有域外春秋。所謂毉山問答者是也。寅普每讀之。未嘗不慨然慕鄕其爲人。蓋其苦心矯拔。不獨當時所僅見而已。苟由先生之說。而觸類以達。則正德利厚。皆不外是。惜乎其少繼也。先生英正間人。英祖癸亥生正祖癸卯卒。與黃頤齋胤錫。俱師事渼湖金文敬。而是時。星湖猶未沒。子孫門弟多崇寔致用。爲新進所依歸。雖門戶有閡。聲氣互流。同焉者應。故先生所善朴燕巖趾源,朴楚亭齊家。皆夙籀星湖僿說。而皆善鄭石癡喆祚。楚亭又善茶山。知先生之學。內實漸漬星湖。以上溯磻溪。然至明辨春秋。則歸先生弘毅獨絶。藉云開始之難。而衍緖者易爲力。亦天生夫人。以澂源疏流。不然。何一時通才達識。於此猶姑舍旃。而先生言之至此也。顧先生之書。此三著之外。則往往與此所云者相齟齬。又深諱其學所自來。驟見之。殆不可辨。此無他故。吾之燭於理者深。而人之守於惑者堅。不能不有萆焉以違於害。觀燕巖。亦爲虎叱以譏儒弊。而其表揭之作。或隨衆爲弟靡。庸非彼爲眞而此爲詭歟。先生何以異此。知者於此而哀其遇。又見以如此之遇。而猶崎嶇自達。蘄民不迷其事。愈可敬也。頤齋曆算。亦傳自石癡。然不敢述其事以公世。與先生略相似。由此言之。近古二三百年之間。士之懷獨見之明。而隱泯而沒世者。可勝言哉。况於材俊芟夷精色遂沉之後哉。先生嘗隨其叔父使燕。交陸飛,嚴誠,潘庭筠。事具先生燕記及筆譚尺牘。三人於先生。死生不相忘。先生沒。燕巖爲誌。盛稱此事。然先生何等人。燕巖豈必以此重先生哉。特有槩於三人者之猶知先生。而偏宕其辭。以深悲先生之不見知於域中也。先生天算之邃。固無俟言矣。燕巖又稱其可使掌邦賦。使絶域。而視林下經綸。平四民。兵全國。禁遊手。改城法。皆不可易。其論君擇相。相以下各擇其屬。幾合於近世責任內閣之制。然此視茶山。猶遜其閎而精。欲知先生者。當於其本剽人己之辨而求之。則先生之所以爲先生者見矣。後學東萊鄭寅普。謹書。

담헌서서

편집